HOME > 視角cool > 好人物好故事 > 十二星座創作家話家常之天蠍座 -- 彭筱茵

十二星座創作家話家常之巨蟹座 -- 蔡博丞

十二星座創作家話家常之雙魚座 -- 連皇欽

十二星座創作家話家常之天蠍座 -- 彭筱茵

好人物好故事
July 24,2019

作者 / 王瑞儀 圖 /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

十二星座創作家話家常之天蠍座 -- 彭筱茵


相信直覺、寧靜致遠的天蠍座
 



如生態環境裡說的生物多樣性,劇場作品能有不同氣味、形式的呈現嗎?
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(以下稱舞蹈生態系)邁入十週年,藝術總監彭筱茵也從當年那個喜愛舞蹈、植物的少女,晉升為人母,創作媒材亦跨足舞蹈影像。舞蹈生態系是一個新型態複合式展演團體,作品結合舞蹈、影像、裝置,打破舞臺限制,運用生態系中「循環、共生」的概念,以自然之生命律動作為創作發想,和觀眾一起體驗與環境、空間共生的美學。團隊成立之初就已是跨界,創團核心成員彭筱茵、陳逸書(BK)、曾煥炘(Sigo)雖是在劇場界的大舞團、校園現代舞社等場域相識,但其所學背景則是農學、電腦工程、化學等乍看難與藝術創作聯想在一起的學門,正因如此,使舞蹈生態系擁有用肢體談科普、用創作聊生態永續的整合、轉譯能力。

舞蹈生態系致力於發展環境劇場,多個作品搬到大自然中,在那些場域發生、碰撞出的所有元素,使該作品非在那裡搬演不可,這樣場域特定(Site-specific)的特點,與拍電影不謀而合,加上舞蹈生態系的團隊組成,自然而然領著他們走上舞蹈影像之路。與彭筱茵相處過的人,多半覺得溫和親切的她「很不像天蠍座」,但綜觀其生命歷程與生活態度,她獨有的愛恨分明,是體現於不喜歡過於絕對地被貼標籤,凡事保持懷疑,這樣的特質使她的創作得以多元有機。
 


從編舞者到影像導演,像是隨著創作長河,被夥伴們訓練出來的
「我比較像是冥冥之中被牽引而成為舞蹈影像導演的。」舞蹈生態系歷年來都是集體創作,彭筱茵主要負責與舞者發展身體、並做最後統籌,「BK專長平面攝影,Sigo則是鑽研動態錄像、剪輯,所以團的每個作品都有現場版與影像版,讓我有機會用影像的視角來看自己的創作。」
2014年的夏天,是彭筱茵跨足舞蹈影像十分關鍵的一年,她與Sigo受邀至美國第二屆維吉尼亞實驗影像計畫駐村兩週,彭筱茵協助Sigo拍片,同時也在其他導演的作品中擔任舞者。「這個計畫影響我們很深,也做出了舞蹈生態系首個真正的舞蹈影像作品。」隔年,她再度受邀赴美,另亦受邀至香港,參與由西九龍文化特區和城市當代舞蹈團合辦的「新作論壇:光影舞蹈」駐村計畫,兩個計畫中都被推上導演之位,「本以為是以編舞者身份參與,沒想到是要做導演,在香港駐村時,我很擔心自己拍不出來。直到澳洲舞蹈影像藝術家Sue Healey對我說:『妳是編舞者,如果不能用影像畫面的思維去串,就用妳熟悉的肢體動作。』後來我用動作符號串接完成了影片,漸漸也沒那麼害怕當導演了。」
 


舞蹈影像的潛力:可以接近非同溫層
「舞蹈影像不單是舞蹈或影像類別,它是兩者結合而成的一個獨立、嶄新的藝術媒介。」2016年,彭筱茵受香港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委約、與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共製的短片《膠著人生》(Recycle Project)完成、發表,內容描述塑膠時代中人與所製造的垃圾共生共滅,至今仍持續有國際影展邀請播映。這是舞蹈生態系第一支以正規電影流程攝製的作品。彭筱茵到過科技大學、高中舞蹈班、國小駐校課程、臺北藝術中心等各種場域做舞蹈影像的工作坊、分享講座,聽眾的回饋令她反思3C、網際網路的發展,閱聽習慣改變使得社群更加分化,但同時影像拍攝、觀看的門檻變低,成為表演藝術再現的潛力載體、人們體驗不同視界的觸媒。
「藝術的本質是溝通,但永遠只跟同溫層的人溝通也很可怕。」彭筱茵在講座中,曾遇到沒有舞蹈經驗的聽眾,在觀賞完影片後...... (未完待續)


(詳全文收錄在2019.07 EVENT365夏季號,7/22 全省各大誠品、金石堂、三民書局及香港誠品上架;網路購書請進 博客來 或 Pinkoi。)
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